客服热线:0576-88550130   
 
 
点击这里使用QQ登录
登录
注册
 

《袭山水》

作者:秀秀   发布时间:2014-09-15 16:58:00   点击:64065

《袭山水》  王华平(铜奖)


茶余饭后,闲走闲逛,时常一个人沉醉在近郊的小路上。小草、土堆,细风、灰墙,都以静默的方式存在着。任由路的延伸,线的指引,我沉迷于灰墙上的山水间。远观好似水墨长卷,近视犹如泼墨小品:墨韵淡雅、轻柔、别致;或急或缓、或轻或重、如痴似醉;或沉墨,或飞白,或中锋,或散毫,一气呵成。这一切,在不知不觉中脱离了其作为拍摄对象照片本身应有的特质,而后,升华。

接触了美术,我尝试着用艺术的语言看待一些具有所谓艺术的元素,如形式、构成、对比等,发现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很美。我打小就在江南,心中不泯一种山水情怀,也许不单是我,每个中国人,自古以来都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对山水的热爱。绘画发展到今天已经有几千年的历史,客观上也记录了大量的历史发展。我们可以在中国画的水墨中寻找古时的亭台楼阁、人文趣事,体会古人对高山、流水、飞瀑的意境的领悟。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,已与古画创作时间相去几千年,我们是否还能体会古人的山水情怀?青山不再,绿水不再,已经看不到身穿长袍的古人了,也看不到类似画中的亭台楼阁。工业的发展,社会的变迁,各种交通工具、自然环境的破坏,悄悄的形成了另一种现代的水墨画。形形色色的缤纷世界,是否能让一个人静静的思考?反之,现代水墨画中所带来的机器的嘈杂声、人为的建筑垃圾,是否也是一种意境。

水墨画已经形成一套中国独有的审美特征,充满了人们对美好山水的特殊情怀和一种理想的精神家园。墙角边的灰墙也是工业构成的元素,在长时间的雨水的冲洗下,留下了自己独特的视觉语言,运用中国画散点透视的原理和摄影近大远小的透视关系,平面与立体、虚拟与真实地组合在一起,不同表现元素的视觉语言构成“形似”的新山水。姑且以为,艺术来源于生活,也高于生活,我们所看到的“新山水”是否也高于生活。

影像渐隐逸于照片背后,由内而外地弥散着一种梦幻空灵的气息,画中有影,影中有画,气象萧疏,烟林清旷,可以进入梦境,回归远古时代。跟着感觉细细游走在仙境中,寻找古人的足迹,往返于水墨之间,但见长河落日、瀑布青云、晓雾飘渺。古人已远,唯留此境于世。此时,墙角细枝,曲直粗细变化,一切都已净化成虚无,而这一切又是真实存在的。

市井喧嚣闹,梦中觅宁静,一种虚静,一种意象,一种感悟,一种朝云暮雨中的坦然与沉静。摄影注重用真实、清晰的细节来表现画面,而水墨画悄悄相反,它以墨韵、气韵来表现画面的意境,两种完全相反的表现手段结和的一起,实中有虚,虚中有实。水墨画与摄影相揉,产生一种空灵袭人的画面,我兀自陶醉。

1.jpg
1.jpg
2.jpg
2.jpg
3.jpg
3.jpg
4.jpg
4.jpg
5.jpg
5.jpg
6.jpg
6.jpg


返回首页 | 关于天下摄影 | 服务条款 | 广告服务 | 摄影互动 | 招聘栏目 | 友情链接 | 网站导航 | 版权所有
天下摄影交流群:一群:35765943    二群:176326500  人像群:90556132
Copyright © 2009-2014 台州市天发文化传播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
浙公网安备 33100202000265号

浙ICP备12002614号 网站法律顾问:陈明律师